您当前的位置:(中国)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且说论资排辈与任人唯贤

发布时间:2013-05-24 阅读量:
论资排辈的历史可追溯到 1500年前,始作俑者是北魏吏部尚书崔亮。崔亮上任时,正赶上武官得势,太后下令选拔武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做官,但位少人多,崔亮建议:不问贤愚,完全根据年头任用官员。于是,久滞官场者交口称赞崔亮能干。
事实上,选人用人论资排辈,只看资历、漠视贡献,优劣不分、奖罚不明,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众多官员的进取心,大多数人不再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碌碌无为只求平安,不愿冒风险纠正不良现象。《魏书》评论这一做法时说道:“魏之失才,从亮始也。”崔亮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安抚了上上下下的权势集团,然而最终却使北魏失去了人才,从而逐渐走向衰落。
论资排辈固然倍受争议,然而即使在今天仍旧屡见不鲜。我们不时会发现有些单位在任用干部时往往过于注重资历而忽视了能力,这无疑会打击一些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都照此规则,千军万马熬年头,上上下下比辈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选拔和任用干部的方法,任人唯贤始终是空谈。
任人唯贤,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识“贤”。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考察人才的德行、知识、能力、观念等综合素质,用实践的结果来甄别贤愚,根据综合业绩判断工作能力强弱,全面、公正、历史、发展地识别贤才。注重主观努力还要考虑客观效果;注重短期效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注重偶然现象还要考虑一贯表现。这种实绩的考察应该是定性、定量的结合,让结果全面、准确、合理。
任人唯贤,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用“贤”。应该根据人才的实际能力安排相应职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人与事相得益彰,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任人唯贤,要求领导干部还必须扶“贤”。 将年轻干部扶上了马后,还应该再送上一程,在工作中给予人才悉心的指导,主动传授经验,同时积极为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尽快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长期以往,相信定会有助于我们各项事业的成功。
北宋的欧阳修在《为君难论上》谈到:“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指的就是上述道理。现在,相关部门一再强调要根据能力选拔和奖惩干部,对重要岗位进行公推公选,并已经逐步实施推广,想必正是意识到应该破论资排辈之风、兴任人唯贤之道的结果,值得击掌叫好。(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