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掣肘

发布时间:2013-07-22 阅读量:
《吕氏春秋》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鲁君派给地方大员宓子贱的两名书记官在作记录时,宓子贱不断地拉扯摇晃他们的手臂,他们自然就写不好字,宓子贱反倒大发其火,把他们打发走了。开明的鲁君一眼识破宓子贱的用意:不要过多地干预自己的工作,更不要派员监视自己的行为,免得自己的积极性和正确主张不能得到发挥和实现。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相信人人知晓,大道理都会讲,讲的比谁都还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听朋友说他们单位有这么一位领导,年轻时是学校中的“精英”人士,参加工作后也是有过一展抱负的成功人士,个人的成功、荣耀迷障着他的眼睛:一切事项他都是对的,做事要以他为中心,对谁都不放心。他分配下属工作时,总是有不信任别人的表现,不是随时的监视、审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上前的“指点”、“教导”,嘴里还喋喋不休:“年轻人,办事不认真,我不看着点怎么能放心?”
用他的话:“年轻人,太浮躁,不仅马虎,还会自大,这样是完成不了工作的”。当然他的这一出发点是对的、负责任的,可是总以这老一套的眼光、一承不变的看待每一个人就没有一点问题吗?总以为只有自己的方法正确,总是让别人按自己的要求行事,稍不如意,便四处叫嚷“年轻人呀、年轻人,这样不行,那样不对,我干这么多年没见过你这样的?”……
这些话时时地、不断地击打着行为人的耳膜,束缚着行为人的手脚。疏不知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管人家走哪条道呢?很多事完成任务的过程、方式是应人而异的,各人有各人的处理手段和解决的方式。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切事物更是推陈出新,变化莫测,只用老一套的行事办法,而不适应现代要求那是要吃大亏的。“年轻人”怎么了?年轻有罪?著名学者梁启超早在百年以前就阐述过年轻人的诸多优点,而成就一名篇《少年中国说》!
这种以老眼光、老方式审视周围人工作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版的“掣肘”吗?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做事的人还怎么放手工作,怎样施展自己的行为、意愿?这不仅只是掣肘了吧,或许还给人一种抑制别人彰显自己的嫌疑。
在现世社会上不乏昙花一现的改革者,究其原因,是有些人抱着一种“络腮胡子天天刮,你不让我出头我也不让你露脸”的心态,看到别人成功,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冷箭,制造流长蜚短,甚至告“黑状”,给改革者施加各种压力。由于有人“掣肘”,许多人只能感叹“身不由己”,只好唯唯诺诺,随波逐流、迎合讨好。总而言之,“掣肘”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压制、挫伤了各种人才的积极性。
窃以为,谗言中伤、嫉妒、偏听偏信、使绊子、见不得他人成功等弊端,也是“掣肘”的表现。“掣肘”实际上是一种内耗症,它分散了“合力”的凝聚力,有它在作怪,你休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古时的鲁君能看到“掣肘”的危害,相信我们也应从中得到启迪。对待“掣肘”,头脑要清醒、意志要坚定,要有宽阔的胸怀,任劳任怨,只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立得直、行得端,各种造谣诬蔑、流言蜚语就会不攻自破。凡事要出于公心,有大局意识,围绕目标,形成合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防止“掣肘”现象干扰前进的步伐。 (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