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 党群纵横 党群纵横

强化问题意识 增强工作主动性

发布时间:2017-08-31 阅读量:

刘道华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惑或难以解决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由此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状态。是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衡量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水平、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志。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处不在。一名干部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在工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是干部有效增强工作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勇于发现问题

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有些显而易见,有些藏于表象之中,只有增强问题意识,才能有效洞察问题。平时经常有人对总结成绩、挖掘优点兴致盎然、浓墨重彩,而对存在问题含糊质其辞或蜻蜓点水。问题意识与忧患意识、进取求胜意识相一致,粉饰意识则与盲目乐观意识、安于现状意识相一致,后者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有人也许会想,谈问题多了,会显得自己水平低。而实际情况却是,敢于讲自身问题,恰恰是水平高、能力强、求真务实、充满自信的表现。1964年,在三年石油大会战取得胜利后,会战工委却没有只看到成绩,而是发动干部职工大找差距,从人到物、从工作到思想作风、从施工质量到执行规章制度,共找出12o多万个问题并积极组织整改,有力地促进了大庆油田健康、快速发展。做群众贴心人,他们所思所想就一览无余,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就能找到问题根源。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应牢固确定发现问题是水平、反映问题是党性、指出问题是责任、解决问题是使命的观念,勇于探索、勇于负责、勇于担当,主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二、敢于正视问题

问题是一面镜子,面对问题的所思所言所行,映照出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愿不愿碰问题、敢不敢解矛盾检验着干部的作风品德与党性的纯洁与否。

敢于正视问题,体现的是博大的胸怀。这种胸怀,是敢于承认落后、承认差距的胆识,是海纳百川、光明磊落的品格。没有这种胸怀,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发现不了自身的弱点和劣势,就难以对症下药解决矛盾和问题。遇事推诿,报喜不报忧,会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变成普遍性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难以解决的问题。

敢于正视问题,体现的是负责的态度。对工作是真负责还是假负责,对于问题的态度是很好的“试金石”。经常想一想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经常想一想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经常想一想组织和群众的嘱托和希望,危机感、紧迫感就会增强,就容易发现问题,就会尽心竭力去想办法弥补漏洞和缺陷。

敢于正视问题,体现的是务实的作风。说真话是求真务实的起码要求,不讲真话的人往往是品行不端、不干实事的人。而听真话又是讲真话的前提,干部以大气度、高境界善待批评者,直言之士自然会多起来,就有利于正确决策、扎实推进工作。

三、深入分析问题

能够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只是第一步,怎样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科学决策,才是水平的直接体现。

应注重从全局高度分析问题。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决策难免失之偏颇。只有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才能思得远、虑得深,才能把问题分析透、研究透,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应注重系统深入地分析问题。克服靠经验、凭感觉办事的倾向,坚持系统分析、统筹思考,全方位、多角度研究问题,从深层次上了解情况、査找问题根源,力求把症结找准、把性质辨明,将问题看全、看透。既要找准问题对事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又要看到问题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多的问题。

应注重用创新的思维分析问题。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思维必须与时俱进、因势而变,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以创新的精神去发现新情况,以全新思维去研究新特点,以宽阔视野去探索新路径,促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应注重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问题。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本。新时期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政治上获得民主权利、经济上分享发展成果、生活上解决实际闲难。我们分析研究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单位若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感受、不听群众意见,是埋下隐患、产生矛盾和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四、妥善解决问题

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目的,是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应切实加强学习,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向书本学习。学然后知不足。许多问题之所以困扰我们,是由于我们的知识面太窄,实际上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书本上早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我们没有学到而已;要向专家学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放下架子,虚心向专家请教,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要向先进单位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只要是适合本单位的,完全可以仿效、学习,而不一定非要独出心裁搞出点儿"特色"以显自己高明,实际意义不大。

应运用科学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1934年1月,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效率、效能和事业的兴衰成败。许多问题之所以长期影响着我们,甚至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严重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用老方子治新病”“跟着感觉走”,至盲目蛮干,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应改进工作作风,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如果解决问题仅满足于开会、发文件、提原则性要求,就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也是作风不扎实的表现。解决问题要紧盯不放、穷追不舍。应制定具体计划,明确相关项目、标准、措施、时间进度和责任人,跟踪督办,实行“销项管理”,防止半途而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