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 (中国) 行业资讯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2023-01-03 阅读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打破边界,相互嵌入、衍生、转化、合成、赋能,形成具有更高效率、更高价值的新型产业形态。产业融合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型制造已经初步展现出强大的效能。

服务型制造是以制造为基础推动制造和服务融合的产物。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高度体现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型产业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这方面,服务型制造大有可为。

发展服务型制造正当其时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需要看到,商业活动本质上就是围绕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推动产品制造和服务相互延伸进而融合,有助于改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使产业与市场的时空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更好释放消费需求。随着制造和服务渗透融合,产业与市场的结合与互动、供给与需求的连接与适配也日益强化,供求之间的信息壁垒趋于消解,产业组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简,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潜在需求更易于显在化,新的需求市场和消费场景得以不断涌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视野更加开阔,对产品和服务融合的应用场景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加能够用集约、高效的组织方式和多元、集成的技术手段及时响应市场需求。这些都有利于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是有利于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产业链韧性强,一般是指产业链在应对市场扰动时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强。产业融合趋势下的服务型制造,能够赋予产业链以新的特征。服务型制造并非是企业间或者企业内部制造单元与服务单元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产业组织关系变革基础上,通过跨产业、跨产品、跨场景的供给侧有效贯通,使价值链得到相应优化。同时,服务型制造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组织关系更加紧密,以产业链集约、精炼为特征,并趋向形成交错、多维、泛连的网络状结构,相应地增强了产业的高端连接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有利于中小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而服务型制造能够在产业组织重构的层面上改善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和成长空间。发展服务型制造,一方面,客观上要求大型制造企业突破传统产业关系,通过自身制造能力、供应链资源动员能力和市场对接能力的服务性外溢,帮助中小制造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进而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协同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服务要素的融入,使中小制造企业自身特点能够更为充分地展现,得以更有效地满足日益细分、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其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加强的同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找准推动工作的现实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等一系列优势。不失时机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制造和服务深度融合所展示的产业演进与变革,遍及实体经济领域几乎全部生产性活动,这为广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性机遇。目前,敢于打破传统工业生产组织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范式、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企业尚属少数。制造企业面临的阻碍不仅包括组织刚性、资源和能力约束、环境不确定性等,更深层的依然是旧有观念难以突破。这就需要企业提升认识,勇于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紧紧围绕终端市场需求,依托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推动战略管理、资源配置、组织方式和业务流程创新。通过产业组织关系变革或调整,实现制造业务和服务业务有机融合条件下的产品与服务重构。

二是积极创造应用场景。服务型制造的显著特征是跨产业、跨产品运行,跨界融合、协同的产业组织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以满足市场终端有效需求为目标的生产范围,从而打破由传统的产业分工和技术体系所定义的产业结构体系。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凭借资源、能力整合优势,以跨产业、跨产品的思路开发新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点。沿产业链上游,企业可拓宽研发设计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沿产业链下游,企业可开辟生产性金融服务、信息增值服务、代运营服务、远程运维服务、市场对接服务等;从全产业链入手,企业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以及工程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赋能等服务。

三是加快对创新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现实地看,许多企业在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创新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的前面,业界和理论界要紧密跟踪已有企业实践,并加快总结服务型制造发展经验,构建相关知识体系,更好指导广大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此支持和鼓励更多企业大胆开展服务型制造创新实践,推动产业融合,重塑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和市场开掘能力。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条件。产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技术性设施和组织性设施两类。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服务型制造发展离不开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算力为代表的技术类新型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服务型制造着眼于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需要建设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性基础设施。例如,能够有效供给服务型制造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以及服务于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市场开发的应用场景公共平台、区域共享制造平台等。

五是着力激发中小制造企业活力。要鼓励大型企业将产品和服务融合的产能体系、供应链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向中小制造企业开放,通过技术、设计、流程、渠道、品牌和设施外溢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带动中小企业发挥小而专、小而精、多样化、灵活性强的优势,参与到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中。同时要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助力其创新成果尽快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