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海嘉 2018年2月初,几位年逾花甲的老盐场偶聚。久别相逢,侃侃而谈,当聊到"新时代初心"这个话题时,吴老先生回忆起五十年前刻印毛泽东诗词的往事,在场者都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义,嘱我将它整理记录下来。 是什么力量促使吴老花费这么大的心血刻制毛主席33篇诗词,并将十几万字的注解用蝇头小字刻印出来的呢? 吴老便利用医院的刻印工具,在手术室外间的一张小桌子上干了起来,他给自己定下任务,一天一张蜡纸。怀着崇拜,带着虔诚,伏案劳作一个多月,版刻制出来了,却又遇到了缺纸的难题。因为,这不是领导交办的任务,只好求助原来的武装部领导,偷偷地弄得两令纸,1968年4 月,印刷成《毛主席诗词》100本,分发给粉丝们。 时光荏苒,青丝成白发。吴老在纷乱环境里的这份定力、这种认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更是一种初心的坚守!
起初,吴老推托兹事已久远,不要张扬了。老人家逾是谦恭,愈加激发我的猎奇心。第二天我便约他介绍一下故事梗概,他还是不肯答应。我劝道:这是件弘扬正能量的事,应该积极参与才是,他勉强答应说:我找到当年油印的册子再说。
隔了两天,我再次请求采访,他说:小册子找到了,你明天下午三点来我家吧。
吴老名字叫吴仁,退休前在省盐业公司领导岗位任职,他是1952年从”苏北师资干校"分配到淮北盐务局灌东盐场仼职工教师,在盐场工作40多年,鞠躬尽瘁,将其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盐业。
老先生1934年出生,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仍然精神饱满,不见老态。他日常参加打拳舞剑、老年大学合唱团活动,有时还到菜市场采购。玩微信、读报纸,生活很有规律,精神生活也充实丰厚。自从参加工作就养成收集资料,保管查用的习惯,因此,我一进他家的门,就看到了这本半世纪前的,堪称文物的小册子放在桌子上。封面上毛主席的头像是套红印刷的,(中国)上的诗词是用神采飞扬的"毛体"摹刻的,自制的线装册子工整规范。一看便知,没有相当的功力是做不出来这样漂亮的印刷品。
打开33页的册子,迎面而来的宋体诗词,蝇头小楷注解,清丽流畅,俨然是一件艺术品,让人拍案叫好!
我父亲在当年,也是刻钢板字的好手,我也曾刻印过小报单页之类的东西,凭我的经验就知道,吴老在这本小册子上付出的劳动和情感,是非凡的。
在今天,印刷全是电脑智能化,印刷精致,几乎能随心所欲。然而在五十年前,学校、机关的印刷,油印是一种先进的方法。今天的年青人,对于这种技术已是十分陌生,而在三十年前,还是普遍一种印刷方法。不要小看这种印刷方法,它的技术含量是相当高的。从在A3大小的蜡纸上刻字开始,排版、印制、装订,包括在0.5厘米见方的格子里要把苍蝇头大小的字刻的清晰漂亮,没有相当的技术与经验,是难以驾驭的。
老人介绍说,1968年,在场武装部编印《抓革命促生产》小报时候在场医院食宿,生性闲不住的他琢磨着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当时的人都是毛泽东诗词的崇拜者。特别是以中小学老师为典型的知识分子,都是毛诗的粉丝,毛主席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美,以及他的诗词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间,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大家都觉得读毛泽东诗词可以使人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但是,众多的崇拜者们,对诗词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我若将手中的散乱资料整理汇集成册,可帮助大家释义解惑,是件积极的好事。